昌都市经信和信息化局
2020年度部门决算分析报告
一、部门情况
(一)基本情况。
1.主要职能。
(一)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拟订全市工业 经济、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规划、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提出优化全市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布局、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推动相关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承担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交流合作和招商引资工作。
(三)负责提出全市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和信息化领域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各级用于全市工业经济、数字经 济和信息化领域财政性建设资金安排的意见;按规定权限审核、申报全市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和信息化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并监督实施.
(四)负责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运行、 调度工作;监测、分析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 运行态势和质量,进行预测预警、统计并发布相关信息,加 强信息引导;协调解决行业运行发展中的重大问題;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涉及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煤、电、油、气、运、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调度保障工作。
(五)负责统筹推进全市数字经济和大数据应用发展,指导协调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拟订数据资源标 准规范、管理体系和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引导和推动“智慧 昌都”建设;负责政府和社会公共数据资源管理服务;负责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指导协调推进网络信息技术与实 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信息消费。
(六)负责统筹推进全市信息化建设工作;负责全市重 大信息化工程的规划、布局,负责组织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统筹推动跨行业、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和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按规定权限负责国家、自治区和市预算内政府信息化项目技术论证和符合性审查;统筹通信业需求侧研究和管理,联系在昌基础电信企业工作,指导协调市级信息化企业发展。
(七)推动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和信息化行业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指导工业和信息化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实施有关领域科技重大专项,推进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和推进品牌战略工作。
(八)负责全市工业、数字经济和信息化领域的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贯彻落实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规划和污染控制政策;承担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审工作,提出评审意见;协调解决工业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相关重大示范项目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承担工业领域国防动员工作。
(九)负责原材料、消费品、装备、电子信息等工业和 信息化行业管理工作;承担矿业、化工(不含炼油、煤制燃 料和燃料乙醇)、建材业等重工业的行业管理;承担食品业、 药业、天然饮用水产业、民族手工业等行业管理;组织协调 装备制造业发展,指导先进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创新;负责 盐业行业管理、国防科技工业行业管理、国防信息动员工作; 负责民用爆炸物品行业管理工作;指导工艺美术大师申报工 作。
(十)负责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 监督检查;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划、措施;引导中小 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调整;提出国家、自治区和市 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安排意见;组织实施促进 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和担保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指 导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和中小企业对外交流合作。
(十一)负责全市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工作;根据相关政策,拟订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推进工业 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项 目计划,指导工业园区管委会提升园区管理水平。
(十二)负责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十三)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十四)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应围绕贯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防风险、补短板、增后劲为着力点,不断加强、优化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管理和服务职能。一是更加注重从工业和信息化单一层面,进一步扩展延伸到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等层面,通过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强化更为宏观的管理和服务。二是更加注重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安排,推动服务和管理下沉,更好发挥经济和信息化建设推动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三是更加注重按照简政放权要求,下放管理和服务职能,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项,逐步减少并依法规范事前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2.昌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内设 6个行政科室:办公室、工业科、中小企业科、信息化推进科、数字经济发展科、经济运行科;内设 3个事业科室,分别是大数据管理中心、电子政务技术中心、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3.我局现有编制 31名,其中行政编制17名,事业编制14名。年底实有人数29人,其中行政干部14 名,事业干部13名(含援藏干部2人),后勤工人2名。行政空编3名,事业空编1名。
车辆编制:我局车辆编制为3辆,实有车辆3辆。2019年购置新车1辆,报废车辆1辆已上交公务仓,因资产处置批复暂未取得,资产系统未作车辆减少,资产系统现有公务车4辆。
(二)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2020年,昌都市经信局在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中奋勇前行,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坚持“强工兴市”战略不动摇,扎实服务企业,推进绿色工业、高新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年以来,成果颇丰,亮点纷呈。工业经济指标成绩喜人。2020年,我市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36.6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预计达到24.6亿元,同比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2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居全区前列,发电量、铜金属、氧化镁、水泥、藏药、天然饮用水等产量产值保持平稳增长。抗击疫情措施得力。面对年初突然出现的疫情,全局干部职工不讲条件、不找借口,纷纷投入疫情防控战斗中,对有建设困难、生产困难的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积极开展分类指导,落实每日调度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员工、物资车辆进昌难题,顺利实现了监管范围内的重点企业按时复工复产。重点工业项目投资超额完成。2020年,我局监管的5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0.82亿元,超出年度投资计划9%,玉龙铜矿年产13万吨铜金属改扩建项目正式启动生产,类乌齐菱镁矿年产50万吨氧化镁项目竣工投产,八宿海螺水泥、芒康海通水泥、高争水泥(二线)项目同期实现点火。培大育强成效明显。玉龙铜矿先后获评自治区级、国家级绿色工厂,高争水泥获评自治区级绿色工厂,昌都藏药厂获评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昌都新区闽昌众创空间先后获批自治区级、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获批西藏自治区2020年度第一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个、扶持资金100万元,获批自治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项目2个、资金600万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顺利实现剩余欠款“清零”。高新数字产业高点起步。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全年新建4G基站560座、5G基站159座,行政村通信覆盖率、光纤通达率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8.8%;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区前列,“智慧昌都”新开工项目4个,完成建设2个,完成投资2.45亿元;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八宿海螺智能化生产、监控、物流发运系统项目建成投运,玉龙铜业“智慧化矿山”建设项目整体进度超80%。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2020年度财政拔款预算收入8981.78万元,较上年增加6511.67万元,增长率263.62%。2020年财政拔款预算支出8457.39万元,较上年增加5987.28万元,增长率242.39%。2020年末结转结余524.39万元,较上年增加524.39万元,增长率100%。2020年预算收支较上年增长,主要是2020年新增加玉龙铜矿改扩建项目经费6739万元,应急医疗物资建设补助资金项目经费600万。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
(1)2019年至2020年预、决算差异情况,按收入支出功能科目、具体项目逐项对比。
2019-2020年决算差异对比分析表(依功能科目) 表一
单位:万元
功能科目 |
2019年决算数 |
2020年决算数 |
增减额度 |
增长率% |
工业和信息产业监管 |
2360.59 |
8315.65 |
5955.06 |
252.27% |
卫生健康支出 |
9.78 |
33.45 |
23.67 |
242.02% |
住房保障支出 |
43.96 |
47.27 |
3.31 |
7.53%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
55.78 |
61.02 |
5.24 |
9.39% |
合计 |
2470.11 |
8457.39 |
5987.28 |
242.39% |
2019-2020年决算差异对比分析表(依收支项目) 表二
单位:万元
支出性质和经济分类 |
2019年决算数 |
2020年决算数 |
增减额度 |
增长率% |
人员经费 |
582.34 |
610.95 |
28.61 |
4.91% |
日常公用费用 |
298.49 |
62.59 |
-235.9 |
-79.03% |
项目支出 |
1589.28 |
7783.85 |
6194.57 |
389.77% |
合计 |
2470.11 |
8457.39 |
5987.28 |
242.39% |
(2)差异原因分析。
2019-2020年决算差异对比分析表(依功能科目) 表三
单位:万元
功能科目 |
增减额度 |
增长率% |
增长原因 |
工业和信息产业监管 |
5955.06 |
252.27% |
2020年新增玉龙铜矿改扩建项目经费6739万、应急医疗物资建设补助资金项目经费600万。减少2019年智慧昌都项目经费1450万。 |
卫生健康支出 |
23.67 |
242.02% |
2019年决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25.75万列入到工业和信息产业监管功能科目 |
住房保障支出 |
3.31 |
7.53% |
/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
5.24 |
9.39% |
2020年新增4名干部人员经费 |
合计 |
5987.28 |
242.39% |
|
2019-2020年决算差异对比分析表(依收支项目) 表四
单位:万元
支出性质和经济分类 |
增减额度 |
增长率% |
增长原因 |
人员经费 |
28.61 |
4.91% |
2020年新增4名干部人员经费 |
日常公用费用 |
-235.9 |
-79.03% |
2019年购置新车1辆66.84万和付玉龙铜矿财政贴息93.6万 |
项目支出 |
6194.57 |
389.77% |
2020年新增玉龙铜矿改扩建项目经费6739万、应急医疗物资建设补助资金项目经费600万。减少2019年智慧昌都项目经费1450万。 |
合计 |
5987.28 |
242.39% |
|
2. 收入支出结构分析。
(1)2020年预算收入8981.78万元,其中财政拔款收入8981.78万元,总预算总收入100%。
(2)2020年预算总支出8457.39万元。其中:基本支出673.54万元,占总支出的7.96%,项目支出7783.85元,占总支出的92.04%。
3.支出按经济分类科目分析。
(1)2019年至2020年“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2019-2020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对比分析表 表五
单位:万元
项目 |
2019年度 |
2020年度 |
增减额度 |
增长率% |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
20.95 |
18.25 |
-2.7 |
-12.89% |
公务接待费 |
0.086 |
0.055 |
-0.031 |
-36.05% |
因公出国境费用 |
|
|
|
|
合 计 |
21.036 |
18.305 |
-2.731 |
12.98% |
(2)会议费支出情况:2020年度支出会议费0.83万元,2019年度支出会议费0万元。
(3)培训费支出情况: 2020年度支出培训费11.17万元,2019年度支出培训费80.56万元,增减幅度-69.39万元,主要是2019年度支付“互联网+政务服务”专题研讨培训费45万,支付洛隆县、芒康县、边坝县2019年度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培训费14.88万元。
4.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分析。
2020年度财政拔款收入8981.78万元。2020年度财政拔款支出8457.39万元,其中人员经费610.95万元、公用经费62.59万元、项目经费7783.85万元。
(三)年末结转和结余情况。
1.2020年度财政拔款收入8981.78万元,财政拔款支出8457.39万元,财政拔款结转524.39万元。结转基本支出76.77万元,其中公用经费结转7.71万元、人员经费结转69.05万元。结转项目经费447.6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项目结转10.23万元,信息安全建设项目结转437.39万元。
2.2020年度结转人员经费69.05万元,主要是十三月人员工资。结转项目经费447.62万元,其中昌都市电子政务外网网络租赁和机房托管项目结转422.54万元、电子政务外网培训费结转14.85万元、节能减排工作经费结转9.12万元。
(四)与预算支出相关的其他指标分析。
2020年度货币资金489.63万元,2019年度货币资金559.27万元,增减幅度-69.64万元,主要是自治区财政厅对行政事业单位结转结余资金清理工作中,上交存量资金72.35万元。2020年度财政应返还额度503.63万元,为财政拔款结转资金。
(五)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2020年度项目共计 9个,项目经费支出7783.84万元,占总支出的92.04%。
1、玉龙铜矿改扩建项目经费预算6739万元,支出6739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绩效自评情况:该项目资金专项用于玉龙铜矿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达到项目预期目标。
2、应急医疗物资建设补助资金项目预算600万元,支出6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绩效自评情况:保证了重点救治药品、医疗防护物资、医疗救治设备的需求,达到项目预期目标。
3、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经费预算经费10.2万元,支出10.1万元,完成预算的99.02%。
绩效自评情况: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宣传、安全生产培训在本市的覆盖率达到100%。对我市工业领域安全生产做好隐患排查、监督检查、能力培养、增强安全意识有利于我市的总体安全,已达到项目预期目标。
4、节能减排工作经费预算15万元,支出5.88万元,完成预算的39.2%。
绩效自评情况:全市工业企业节能检查、节能监察、节能宣传、节能培训覆盖率达到100%,解决我市工业领域节能相关工作,基本达到项目预期目标。
5、昌都市电子政务外网网络租赁和机房托管费预算828.76万元,支出422.54万元,完成预算的50.98%。
绩效自评情况: 保障我市电子政务外网网络畅通,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具备行政权力事项单位全覆盖,实现项目预期目标。
6、车辆保险预算数4.07万元,支出数3.34万元,完成预算的82.06%。
绩效自评情况:购买部门公务用车保险覆盖率为100%。减少单位的经济损失,确保车辆和人员的安全。利于社会稳定,又有利于保障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达到项目预期目标。
7、党建及综治考核经费预算5.92万元,支出5.63万元,完成预算的95.1%。
绩效自评情况:完成了党风廉政、综合治理、基层党建、精神文明的目标责任书签订覆盖率100%。强化机关党支部的功能发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达到项目预期目标。
8、昌都市乡级视频会议系统维保费预算1.5万元,支出1.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绩效自评情况:实现市、县(区)间的交互式行政会议和面对面的视频交流、达到即时互动沟通、迅速、快捷的完成交流的目的,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更提升信息化水平,达到项目预期目标。
9、门面出租收入上缴财政返还预算7.02万元,支出7.02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绩效自评情况:强化机关食堂经费保障,确保食堂正常
运转,为单位干部职工提供更好的用餐环境和条件,达到项目预期目标。
(六)当年预算执行及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及改进措施。
1.预算执行分析不够全面深入。预算执行分析是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部分预算执行分析仅停留简单的数据汇总,没有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反映财政支出状况,未对财政支出结构及变化趋势进行判断,未实现部门预算与执行分析的有机结合。
2.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存在差异。项目预算与工作计划脱节,部分需要用的项目没有纳入当年预算中,造成项目支出完成情况与年初预算存在差异,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未能完全显现。
3.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预算执行分析不深入。预算执行分析是对预算收支活动全过程的分析,以及时掌握预算收支状况,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预算顺利执行。由于对预算执行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为分析而分析,没有达到应有效果。
4.部门预算执行改进措施:
4.1加强预算执行分析,提高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预算执行分析是加强预算收支管理、促进预算收支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的重要手段,是整个财政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预算执行分析工作,认识到做好财政预算执行分析工作的重要意义,牢牢把握预算执行分析工作真实性、及时性和全面性的要求,及时跟踪预算执行动态变化过程,重点研究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强化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预算执行数据,并准确预测预算收支的发展趋势。
4.2加大部门预算预算的公开力度。财政部门应全面掌握部门的资源和需求,建立各部门基础数据的定期报告和财政部门定期核查机制,提高财政资金安排的准确性,使财政资金真实、公平、有效分配,防止出现虚报虛列,有名无实。
对于每一笔财政资金应向大众公开,大众监督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监督力量,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对政府机构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培养大众监督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大众监督机制,最终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部门预算监督体系。
三、本年度部门决算等财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本单位财务管理、绩效管理、决算组织、编报、审核情况。
我单位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依据《会计法》等法规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经财政同意开立基本账户,加强对银行存款和现金的管理,取得的各项收入及时入账,不允许坐支现金,公款私存和挪用公款,对财政下达所有资金,单位结合实际制定用款计划。单位对项目资金进行绩效评价,以保证资金使用效率。对年终决算高度重视,组织专人负贵编制决算报告,对决算数据进行了严格审核和分析。
(二)本单位决算及绩效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
本单位对决算及绩效信息公开工作、及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按规定批复决算的各项工作按规定认真执行,该填制及时填制,该公开及时公开,该上报及时上报。
(三)对单位决算管理及报表设计的意见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财政财务工作对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对每笔财政资金的使用都要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2、改变方式,拓展财政资金监管的深度与广度。
(四)对加强部门决算数据分析利用工作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单位责任。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以及非税收入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更加明确。因此财政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明确单位的责任主体地位,使预算单位充分认识到部门决算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重视部门决算审编工作。
2、强化业务培训,注重培训效果。单位财务人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决算报表的质量和效率。应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务知识培训,充分利用后续教育平台,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确保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要注重培训实效,使单位财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编报方法和内容。
3、夯实基础信息,促进编制规范。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预算编制通过预算执行加以验证,预算执行的结果形成决算,决算经过反馈,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部门决算工作应完善后续监督反馈机制,进一步夯实数据信息。